2022

Note 86- 以色列第六任总理梅纳赫姆·贝京

究竟是什么让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从一个地下组织领导人到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呢?这个大以色列的狂热信徒是如何同意将整个西奈归还埃及以换取和平的?为什么他是第一个接受土地换和平概念的以色列领导人?这位热情而有魅力的领导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1913年,贝京出生于波兰布雷斯特利托夫斯克市(Brest Litovsk)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他在青年时代就以雄辩的口才和领导能力而闻名。早年,他加入了贝塔(Beitar)右翼民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很快成为该组织在波兰的特派员。为了从事政治活动,他放弃了在华沙从事的法律研究。贝塔呼吁犹太人重回巴勒斯坦故土,并在必要时使用武力。它强调军事训练和纪律,以及坚持建立一个独立犹太国家的想法。贝京所崇拜的政治导师是该运动的创始人泽耶夫·亚博廷斯基(Ze’ev Jabotinsky)。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不久,贝京逃往立陶宛。几个月后,苏联占领立陶宛,贝京因从事犹太复国主义活动被逮捕,并被判在西伯利亚入狱。他在集中营里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后来他在《白夜》(White Nights)一书中描述了这段时间。当苏联与波兰政府签署支持建立波兰自由军的协议后,贝京得到释放并加入了这支军队。1942年底,他穿着波兰士兵的制服来到巴勒斯坦,其后一直生活在耶路撒冷。

在同事的要求下,贝京于1943年接管了激进的反英民族武装组织伊尔贡(Irgon)的指挥权,并被迫转入地下。在领导该组织的5年期间,贝京向英国的托管当局宣战,并组织参与了一系列针对英国军警以及政府设施的行动,其中以1946年7月22日在耶路撒冷大卫王饭店袭击英国军民总部最为著名。毫无疑问,这些行动在1948年英国放弃巴勒斯坦的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色列宣布独立后,贝京脱离地下组织,成立了名为“自由党(Herut)”的右翼民族主义政党,呼吁在约旦河两岸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并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该党在第一届议会中获得了14个席位。此后,以色列国父戴维·本-古里安解散了在托管时期活跃的地下组织,贝京也在1948年至1977年以色列社会主义工党执政期间担任反对党领袖。他以尖刻抨击本-古里安和劳工运动闻名。而本-古里安也从未让他加入任何联合政府。

1965年,贝京意识到他必须缓和一些激进的观点,并与中间派犹太复国主义者结盟,这也促使该联盟成为以色列议会第二大党。1967年,在以色列六日战争打响前夕,贝京应邀加入列维·艾希科尔(Levi Eshkol)领导的民族团结政府,他坚持让以色列军队在那场战争中解放东耶路撒冷。

梅厄政府同意与联合国进行会谈,包括以色列从六日战争所占领土上撤军,此时,贝京离开了政府,但仍是梅厄政府和第一届拉宾政府的反对派领导人。赎罪日战争改变了他的政治命运,带来的冲击波导致梅厄政府辞职。在1977年5月的议会选举中,贝京的政党,即现在的利库德集团,赢得了41个席位,从而组建了由贝京领导的政府。他在1981年的选举中再次当选。

他在任期间的主要成就是在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斡旋下,促成了1979年历史性的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的签署。贝京决定放弃西奈半岛以换取和平,但坚持西岸作为自治地区继续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1981年,他将戈兰高地并入以色列。同年还下令以色列空军摧毁巴格达附近的一个伊拉克核反应堆。他推动的社会改革主要是对160个低收入的居民区进行改造,这些居民大多是犹太人,他们从北非和阿拉伯国家移民到以色列,是贝京的政治基础。

1982年,他批准在黎巴嫩南部对巴解组织发动军事行动,以色列国防军进驻贝鲁特。但是,和以色列关系友好的黎巴嫩总统杰马耶勒遇刺后,黎巴嫩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的希望破灭了。以色列发现自己陷入了黎巴嫩的泥潭,伤亡人数不断增加。由于黎巴嫩的持续僵局,以色列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再加上妻子阿丽莎(Aliza)死亡的重创,贝京于1983年8月宣布辞职。在1992年去世之前,他一直呆在家里,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几乎成了一个隐士。

贝京因在巴勒斯坦反对英国当局的斗争、在六日战争后解决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问题、与埃及签订和平条约以及重建该国贫困社区计划而被人们所铭记。同时让人铭记的还有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对家庭的奉献,尤其是对以色列国和犹太人的奉献。

翻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可欣 李汝倍 王云琪

审校:关媛 梁平安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