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102 – 伊斯兰世界的内战

阿耶·泰珀(Aryeh Tepper) 本文将介绍伊斯兰世界的内战。要理解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斗争,就必须看到这场内战的核心分歧。仅称这场内战为“巴以冲突”过于简单。哈马斯属于伊斯兰主义 “抵抗”阵营,在20世纪上半叶,其意识形态开始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尤其是巴勒斯坦社会留下印记。 在伊斯兰世界有一个反对伊斯兰主义者的宽容阵营。这个多元化阵营由具有未来意识的政权、传统主义学者和国家支持的神职人员组成,他们希望中东和北非(MENA)有一个多元化的未来,而与以色列的和平共处符合这一愿景。宽容阵营用2020年的《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划清了界限。 接下来,我们将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伊斯兰主义作家赛义德·库特布(Sayyid Qutb)的思想开始,深入探讨这场内战。文章的第二小节追溯了库特布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之间的联系,而第三小节则阐述了宽容派阵营的主要举措和观点。最后指出彻底击败哈马斯的必要性。 一、 哈马斯10月7日对以色列的袭击不仅仅是以色列和自2007年以来一直统治加沙的恐怖组织之间战争的序幕。哈马斯自称是“伊斯兰抵抗”阵营的一员。通过10月7日的袭击,该阵营以野蛮方式重申其主要原则之一,即拒绝与以色列讲和。 “伊斯兰主义”(又称“政治伊斯兰”),是对伊斯兰教的一种革命性解释,其根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简单来说,“伊斯兰主义”需要与伊斯兰教区分开来。 哈马斯在其1988年的《宪章》中指出了其与伊斯兰阵营的联系。根据《宪章》第七条,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战争早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九年前就发动了: 哈马斯是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侵略者斗争链中的一环,可以追溯到1939年,烈士伊兹·丁·基萨姆(Izz al-Din al Kissam)和他的战士兄弟,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的出现。它继续向外延伸,并与另一条链条结合在一起,这条链条包括巴勒斯坦人和穆斯林兄弟会在1948年战争中的斗争,以及1968年及之后穆斯林兄弟会的圣战行动。 《宪章》第七条三次提到穆斯林兄弟会。穆斯林兄弟会是20世纪初在埃及成立的跨国宗教和社会运动组织,孕育出了20世纪和21世纪出现的一些最具革命性和采取暴力形式活动的伊斯兰主义组织—从基地组织到伊斯兰国ISIS,再到哈马斯。 20世纪伊斯兰阵营的重要思想家和领导人包括:印度殖民地时期的伊斯兰主义之父赛义德·阿布勒·毛杜迪(Sayyid Abul A’la Maududi)(1903-1979)、穆斯林兄弟会创始人哈桑·班纳(Hasan al-Banna)(1906-1949)和奥萨马·本·拉登的导师——阿卜杜拉·优素福·阿扎姆(Abdullah Yusuf Azzam)(1941-1989)(他出生于约旦河西岸,接受过穆斯林兄弟会教育,并出席了哈马斯成立会议)。而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伊斯兰主义思想家则是赛义德·库特布(1906-1966)。 库特布出生于埃及,是位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纵观他的职业生涯,他从开罗的文人(他是小说家纳吉布·马赫福兹(Nagib Mahfouz)的早期拥护者)转变成穆斯林兄弟会的革命先锋。作为文学评论、小说、诗歌、游记的作者,库特布的《里程碑》行动呼吁颇有影响力,他的《古兰经》评论有30卷。库特布对伊斯兰教的解读至今仍是世界各地伊斯兰主义者的精神政治兴奋剂。 库特布的巨大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反对“贾希利亚”(jahiliya)战斗的概念化。那么,这个阿拉伯语术语的含义是什么?许多穆斯林文献称“贾希利亚”为《古兰经》启示之前的无知年代。然而,库特布却接受了这样一种解释,即“贾希利亚”并不是指某一历史时期,而是指一种存在状态——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出现的精神状态。随后,他将这一观点推向了新的极端。对库特布来说,“贾希利亚”不仅指西方资本主义或东方共产主义,还指任何不遵守伊斯兰教法的社会。即使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公开宣称信仰真主,其教育体系也融入了伊斯兰教义,如果伊斯兰教法没有得到实施,这个国家也依然是一个“贾希利亚”社会。如果没有伊斯兰教法,那么剩下的就只是“人对人的统治”,即压迫。还有比这更从根本上违背真主主权的吗? 库特布的解释造成了极端的后果。因为在库特布的时代,没有一个穆斯林国家按照伊斯兰教法进行统治。那么按照他的标准,所有所谓的穆斯林国家都是“贾希利亚”国家,因此也都是非法的。根据库特布的说法,真正的穆斯林做法应该和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相同,也就是抵抗。 库特布对“贾希利亚”的阐释值得深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为何他能让众多穆斯林着迷,且能通过其著作和众多追随者吸引更多穆斯林的追随。 想象一下,一位年轻的穆斯林对许多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在中东、北非还是其他任何地方)的软弱感到疑惑。《古兰经》中写道: “你们是为人类建立起来的最好的民族。你们奉行正道,禁止邪道,你们信仰真主“。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所谓的穆斯林国家和国民在方方面面模仿西方政治和文化,而西方不仅在政治上占上风,在文化上也占主导地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库特布解释道,西方以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并声称自己是文化和政治进步的天花板,却创造出了覆盖全球的、最全面的“贾希利亚”。西方不仅殖民土地,还殖民思想。那些自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王国根本就不是伊斯兰教,因为真主通过伊斯兰教法的统治必须发自内心地体现出来。库特布认为,《古兰经》说得很清楚:“真主是天上和地下的主宰。” 至于所谓的“穆斯林”,他们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因此,库特布说: 我们呼吁在一个由伊斯兰教义、伊斯兰观念、伊斯兰教法和伊斯兰秩序统治的伊斯兰社会中恢复伊斯兰生活。我们知道,从这个意义上讲,伊斯兰教的生活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各地消失了,因此伊斯兰教本身的“存在”也消失了。我们公开陈述这最后的事实,尽管它可能会让许多喜欢自诩为“穆斯林”的人感到震惊、警觉和绝望! (转引自《赛义德·库特布的“贾希利亚”学说》——威廉·E·谢泼德《国际中东研究杂志》第35卷,第4期(2003年11月),第521-545页) 在库特布的笔下,“贾希利亚”的概念是一颗红色药丸,吃了这颗红色药丸,你就可以看穿当代生活中类似于矩阵的特征。这是一个充满欺骗性表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代性就是“贾希利亚”,就像在先知的时代一样,但更为深刻,实际上伊斯兰教已不复存在。 在考察影响库特布思想的各种因素时,人们发现他的传记中有一个奇特之处,1948年至1950年,库特布利用埃及教育部的奖学金到美国研究美国的教学方法,此后不久他就变得激进起来。在其中一个版本的故事中,库特布在科罗拉多州格里利(人口2万)参加了一场舞会,舞会上的遭遇令他震惊,这个故事揭示了库特布深厚的伊斯兰教社会保守主义: 舞池里闪烁着红、黄、蓝三色的灯光……双臂抱着臀部,嘴唇贴着嘴唇,胸膛贴着胸膛。 这位极端保守、有批判性思维的埃及客座学生注意到当晚播放的一首歌《宝贝,外面很冷》(Baby, It’s Cold Outside): 一首著名的美国歌曲,由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晚上约会回来的对话组成。男孩把女孩带到家里,不让她离开。她恳求他让她回家,因为时间已经很晚了,她的母亲在等着她。但每次她提出要求,他都会用这句话回答她:但是宝贝,外面很冷! 这首歌很容易让人发笑。弗兰克·罗瑟(Fraenk Loesser)最初写的《宝贝,外面很冷》是他和妻子一起唱的派对小调。 平心而论,库特布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也会就对当今社会中一些更粗俗的行为、举止和道德征求我们的意见。他的追随者认为他预见到了这一切。回到埃及后,库特布发表了一篇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文章《我所见之美国:从人类价值的尺度》(“The America I Have Seen”: In the Scale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