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98 – 第 2 部分:中国人视角下的以色列:FFP成员在以色列学习和研究之旅

正如我们在之前的 SIGNAL Note 中提到的, SIGNAL 的教师及研究员培训项目 (FFP) 每年都会在本古里安大学 (BGU) 的以色列和犹太复国主义研究所举办。项目由著名的以色列研究学者阿维·巴雷利 (Avi Bareli) 教授领导,并由学院一流的学者型教师监督指导。SIGNAL中国合作院校的教师和博士生被选中加入 FFP项目,参加在本古里安大学斯德伯克校区的以色列研究国际硕士项目的课程,并享受教师的一对一咨询。 在以色列学习期间,中国学者会设计与以色列研究相关的课程大纲,在回国后开设并教授相关课程。 FFP 学者还会参加由本古里安大学主办和设计的实地考察活动,探索以色列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体验“以色列之旅”。经验是通过现有的文化镜头来解释的,这点很重要。因此为了从中国人的角度分享在以色列生活和学习的经验,SIGNAL 请 2022 年的 FFP 项目学者撰写文章分享他们在以色列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两位学者张向荣和李永强的文章见下文。 以色列SIGNAL项目访学感想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讲师张向荣 2022年10月,我非常荣幸通过SIGNAL(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的以色列研究FFP(教师及研究员培训项目)来到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学习… 。。。SIGNAL安排我们第一个月在沙漠校区住宿,后面几个月在贝尔谢巴主校区宿舍居住,因此我们得以与两个校区都有很多的交集。 本古里安大学主校区一 主校区的教学楼和实验室错落有致、风格各异,透着历史气息却又不乏现代感。校园的规划和谐而富有美感,大片草坪随处可见,高低错落的植被丰富却不拥挤。。。 本古里安大学主校区二 Sede Boker 沙漠分校区应该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校区之一,坐落于南部内盖夫沙漠。得益于以色列世界领先的水处理技术和沙漠治理技术,本古里安大学Sede Boker校区建在一片人工绿洲之中,这里种植着沙漠特有的植物和灌木,但也有很多风光宜人的草坪和树木… 这边也有最为“奢侈”的学生宿舍。学生宿舍都是独栋的“别墅”,古朴大气的石制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屋内生活设施完善,屋外则是奇特、巨大的仙人掌… 沙漠校区宿舍 …本古里安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非常尽责、热心,刚开始借书时,我不太清楚借书流程,门口的管理员大叔不厌其烦地帮助我,哪怕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仍然非常耐心。另外一位图书馆工作的姑娘对中国人很有好感,问了我很多问题,还热心帮我查找资料。他们都让我体会到以色列人的友好和真诚。 本古里安大学图书馆 以色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对我启发颇多。我非常幸运能有机会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参加完整的课程学习。这边的课程设置相当丰富,涵盖以色列的政治、历史、外交和文化,既有哲学思辨,又有现实观察,而且课程节奏十分紧凑,周二、周四全天授课,期间还有专家的讲座。在课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积极发言,并结合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关心的问题与老师讨论。授课老师领着学生们在本古里安档案馆学习如何使用、阅读和研究档案,这里有以色列国内最为收藏最为完备的本古里安总理的档案材料。 以色列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课堂讨论。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讨论占相当大的比重。除了课程授课外,这边的课程也会根据需要,增加课外实践和田野考察。GiLi教授领着我们参观了她的家乡小镇,参观了以色列著名的基布兹。Kobi教授则领着学生们去南部沙漠寻找古文明的遗迹,去贝都因部落访问,与当地人访谈和交流。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启发了我今后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Kobi教授在内盖夫旷野“授课” 除了课堂授课外,SIGNAL和本古里安大学还组织了多次旅行和田野考察。我们到以色列南部内盖夫沙漠和大峡谷远足,沙漠和峡谷在日出和夕阳余晖中分外的寂寥壮美,荒凉的沙漠戈壁和深邃的星空会让人不由自主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大自然和人的关系,这片土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源头不是没有原因的。本古里安大学组织我们去了死海和恩戈地,那里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死海,我体会到了不会游泳也能漂浮的神奇和乐趣;在恩戈地,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一起登山、漫步和游戏。 …此时此刻,特别感谢SIGNAL执行董事Carice Witte女士,她充分体谅到我的难处,以开阔的胸襟为我们夫妇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她的谦和有礼和真诚热心让我非常温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感谢SIGNAL的成员关媛(Helen)、Aryeh Tepper、Julia Rose和Asya,他们尽职尽责、乐于助人、亲切友好,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帮助和便利。也感谢本古里安大学给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感谢Emir教授在百忙之中,在学术方面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 感受真实的以色列 李永强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以色列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以色列–中东史 2022年10月,我非常荣幸通过与我们学校合作数十年的SIGNAL(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的以色列研究FFP(教师及研究员培训项目)来到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学习。。。 …到了本-古里安大学的沙漠校区后,那联排的大别墅便映入眼帘,这不会是我的学生宿舍吧?。。。我便以我的房间为起点开始了探索以色列的过程,智能的电动窗帘,高效的太阳能热水器还有院中自动化的滴灌设备,都令我连连惊叹。。。沙漠校区的静谧,不仅体现在周围悠闲的自然环境上,更能体现在校园的安全上,我遵循室友的习惯,进出从来没有锁过房门,甚至经常一整晚大门都是半开着,却丝毫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对我来说,这是相当奇特的体验。 海法的巴哈伊花园 当然除了校园内,以色列整个国家也是相当安全的,我常常一个人在晚上出去买菜逛街,不管是在交通工具上,或是步行在大街小巷中,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不怀好意的目光。当然,亚洲人的面孔在以色列还算是比较少见的,会有很本地人感到惊奇,但我觉得大多也都是抱着善意的。比如有次逛超市时,一位大哥看到我后,非常激动的问我是不是来自中国,然后告诉我他非常喜欢中国的产品,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一直夸上面的东西既便宜又好用. 。。。以色列的饮食文化让我想起以色列开国总统魏茨曼的一句话,“只要给我们一碗水,一颗种子,这个民族就能生存。”而现代以色列似乎也印证了这句话,它已经通过高度发达、领先世界的农业技术在中东地区站稳了脚跟,村庄中成片的果树、青绿的蔬菜、多彩的鲜花,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真正的实现了让沙漠开出花朵。 课堂氛围 总的来说,这次的以色列之行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见识到了一个真实的、多元的以色列,让我再一次由内而外的了解了以色列,我也庆幸多年前的自己在一排排书架中选择翻开了《耶路撒冷三千年》这本书,从此为我打开了这么一座宝库,让我如今有机会能够沉浸于这个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中,品尝食物的甘美,欣赏美妙的旋律,感受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