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97 – 第 1 部分:中国人视角下的以色列:FFP成员在以色列学习和研究之旅

SIGNAL 的教师及研究员培训项目 (FFP) 每年都会在本古里安大学 (BGU) 的以色列和犹太复国主义研究所举办。项目由著名的以色列研究学者阿维·巴雷利 (Avi Bareli) 教授领导,并由学院一流的学者型教师监督指导。SIGNAL中国合作院校的教师和博士生被选中加入 FFP项目,参加在本古里安大学斯德伯克校区的以色列研究国际硕士项目的课程,并享受教师的一对一咨询。 在以色列学习期间,中国学者会设计与以色列研究相关的课程大纲,在回国后开设并教授相关课程。 FFP 学者还会参加由本古里安大学主办和设计的实地考察活动,探索以色列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体验“以色列之旅”。经验是通过现有的文化镜头来解释的,这点很重要。因此为了从中国人的角度分享在以色列生活和学习的经验,SIGNAL 请 2022 年的 FFP 项目学者撰写文章分享他们在以色列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两位学者张雨禾和于忠西的文章见下文。 其他 FFP 学者的文章将在下个月第二部分发表。 于忠西——以色列访学经历 2022年十月份,在SIGNAL(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的资助和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SIGNAL的以色列研究FFP(教师及研究员培训项目)来到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开始为期一学期的以色列研究访学之旅,转眼间四个月的访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获益良多,不虚此行。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对以色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都是值得学习的。以Gilat Gofer老师的课程(The Israeli Mosaic: An Introduction to Israeli History, Politics, Society and Culture)为例,我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除了看文献,还能去本古里安档案馆看纸质档案,充分应用一手资料学习以色列历史文化。此外,在这门课上,我们还去实地考察了拜特戈夫林国家公园(Beit Govrin NP)、城市社区(Beit Shemesh)和农村社区(Moshav Ahuzam)。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以色列历史文化和人文,相较于文本内容更具吸引力。 图为拜特戈夫林国家公园(Beit Govrin NP)合影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也值得肯定和学习。同学们都十分勤奋,在阅读老师提供的阅读文献后,能够积极思考,在老师提问后能够积极回答,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例如,对于以色列建国的历史叙事,以色列学界就存在不同的观点,也引发了许多争论,通过课堂讨论,同学们更能掌握这些观点。老师和每位同学都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课堂互动,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发现新问题,教学相长。此外,学校图书馆图书和数据资源非常丰富,为同学和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硬件设施。校园里的标语“希望你在你的学术之旅上取得成功”(Wishing you success in your academic journey),很好地阐释了学校发挥的作用。 …我的硕士论文主题是“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曾经去中以常州创新园和中以上海创新园考察过,这次来以色列,也了解到两国的一些创新合作新进展。来到本古里安大学这边也见过一些来以色列学习农业、水处理和信息技术的中国留学生。我认为,两国的科技创新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是十分有利于进一步合作的。 图为沙漠日出 在生活方面,我的体验与感悟颇多,以色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初到本古里安大学,虽然只在辽阔静谧的沙漠校区住了半个多月,但真是爱上了沙漠,早上的日出几乎永不缺席,夜晚的满天星辰伴我入梦。国家公园(En Avdat National […]